“落雨大,水浸街……”,这一首《落雨大》许多人都非常熟悉,作为无数人的童年回忆,放在心底。今天,让我们再次走进粤语童谣,重返那段美妙时光。
粤语童谣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三十一年,为反对封建帝制与推翻清朝统治,香港《有所谓报》举办粤语童谣征集活动,使粤语童谣出现了雏形。
粤语童谣是一种口诉文化。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一个下雨天,天乌云滚滚,雨下得很大,我正经过小区的门口,忽的听见了久违的童谣声:“落雨大,水浸街,阿哥担柴上街卖……”我下意识地低头,街面已经完全藏在了水下,无数小珠在水面上跳跃,玩耍着,似乎在回应远处的声音。极目望去在朦胧中望见一对身影,大的正抱着小的,撑着伞,在水帘中,渐渐远去,看到这,我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外婆教我说话的时候,在听着她哼的童谣,牙牙学语。
粤语童谣通俗易懂,内容浅显简单,会直白的描绘一个画面,也突出儿童单纯的内心。作文人网Www.ZuoWenren.coM比如《点虫虫》中“荔枝熟,摘满屋,屋满红”就描写了荔枝丰收之景与孩子们的喜悦。
粤语童谣有许多叠音词与拟声词,比如“月光光、排排坐、齐齐望过去等”,生动形象,朗朗上口。修辞手法能增加语言形象效果,在粤语童谣中十分突出。《月光光》中,“年卅晚,摘槟榔,槟榔香,摘子姜……船浸底,浸死两个蕃鬼仔,一个浦面一个浸底。”以景到兴,使用顶针、回环手法,简短易记,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外国人的仇恨与厌恶。
粤语童谣平仄相间、抑扬顿挫,押韵自如,富有生命力。如上文《月光光》中头、油、谋、斗、柚等字富有押韵,句句紧凑,十分顺口。但现今,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,粤曲童谣逐渐没落了,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口迁移到广东定居,学校中,老师学生不识粤语,资源稀少,使在广州的街头,听到的童谣大多是湖南,安徽等地的童谣,粤语童谣大部分也只是《月光光》、《落雨大》、《排排坐》等常见童谣,令人感慨万千。
粤语童谣,短短四个字,凝聚岭南人千百年来的传承,以及古人对后世的期望。口口相传,传的是故事,更是道理与思考,粤语童谣不应没落,我们应宣扬童谣文化,精神口口相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