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篇一:家乡的风俗】
夏子涵
说起风俗,我立刻想到了端午吃粽子、中秋吃月饼……但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春节中的风俗。
我的家乡在江夏,一般我们会在除夕前一晚回去,第二天一早我们家就要吃年饭。
吃年饭,我们家讲究先拜神祭祖,然后再把饭菜端到桌上享用。席上一般有鱼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;有发菜,寓意“发财”;有腐竹,寓意“富足”……其实我最喜欢的是饺子,饺子共做了六十六个,寓意“六六大顺”。如果我不小心把碗摔碎了,过年期间不会挨骂,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反而对我说:“岁岁平安”。一开始我很疑惑,妈妈见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,解释道:“因为你把碗打碎了,谐音岁岁,所以岁岁平安啦”。随后,一家人便笑了起来。
“贴年红”就是俗称的贴春联、门神、年画和“福”字了,这些都是红色,都是喜庆元素。我们全家上上下下都加入进来。“福”字是我写的,我比较喜欢写瘦长的“福”。正当我要把“福”倒着贴在家门口时,爷爷阻止了我,并说“这福你为什么要倒着贴呀?”我得意地说:“因为福倒着贴才能福到了。”爷爷却摇了摇头,并说:“因为你写的福是瘦长,这是康熙爷的字体,所以这福要正着贴。相传在永乐年间康熙帝的奶奶孝庄太后得了重病,过年了还没好。于是康熙写了一个又长又瘦的福字并配上斋祭以祈求增寿。”我恍然大悟,原来贴“福”字也有这么有趣的讲究啊!
“舞狮”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,狮子在人们心中为瑞兽,象征着吉祥如意,幸福安康。每逢很热闹的节日,舞狮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要说舞狮的起源就要看清末《点石斋画报》中记载了腊月至春节期间,武昌城有舞跳狮卖技者当街表演。
这次春节我也有幸观赏了舞狮表演,令我最喜爱的就是争绣球了。顾名思义,争绣球就是在场中央用板凳搭一个三四米高的台子,在最高处放一个绣球,两个狮子来争夺,谁先抢到谁就能赢得比赛。比赛开始,狮子的每一次抖毛,跌、扑和翻滚都令人啧啧称赞,将节日的喜庆推到高潮。
“放鞭炮”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,春节放鞭炮的时间也很讲究,必须在除夕午夜12点准时燃放。到了12点就热闹起来了,天空宛如白昼一般绚烂,小孩子们会玩烟花棒,点燃会照亮一片地方,但由于转瞬即逝,让人老惦记着,便一根一根燃放着,玩得不亦乐乎。
家乡春节风俗多,这使年味更浓,更让欢喜和回味。
【篇二:家乡的风俗】
探访北港的清明味
黄婕浠
世界上有几个地方过清明与众不同呢?
世界上有几个地方在清明节时除了扫墓还要做别的呢?
世界上还有几个地方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清明果呢?
想必,非平阳北港一带莫属。
清明前夕,天未破晓,奶奶早已起床上山采摘绵菜。绵菜,学名鼠须草,又称“清明草”,是做清明果必不可少的食材,可以手工捣成汁或榨成汁。不久,奶奶带回了满满一大筐绵菜,她便把绵菜放入一个石质的容器中,用一根石头做的小柱子捣了起来。捣好后,奶奶加入了糯米粉,使劲揉搓,清明果的皮儿便做好了。
爷爷早已去山上挖来了新鲜的竹笋,以笋为陷,那自然是北港特产的标签了。奶奶还把许多我说不出名的食材剁碎或搅烂,加点调味料,正宗的南雁招牌清明果馅儿便大功告成。包入绵菜皮里,一个个“绿团子”便呈现在眼前,让人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。满桌皆是清明果,特别舒爽。
取出十来个清明果放入蒸笼中,煮至沸腾,掀开盖子,热气腾腾,香味扑鼻。颜色较未煮熟前,更鲜绿了。一个个犹如翡翠的清明果,让人不禁感慨:或许这颜色,便代表清明吧!
接下来便是我们这一天的重头大戏——扫墓。妈妈先去店里买来印着许多图案的作文人网Www.ZuoWenren.coM黄纸,开始叠起来。我很好奇里头是什么,便问:“妈妈,这是什么?”这是金子、银子以及生活用品。“干什么用呢?”“可以捎给我们已故的亲人和列祖列宗们,表达着我们的思念与美好的祝愿。”
于是,我加入了叠纸队伍,学着奶奶和长者们叠出不同的形状,有的形状像扇形,有的是对折后的方形,而有的散开来像是朵朵花。总之,是一种我说不出来的独特的形状。叠好后,我们便把它们统统放到一个铁做的木桶里,点上火。祭拜仪式开始了,似乎可以用这种特有的传统的方式,传达着对已逝者的哀思。在心里期盼先人们照样能吃得饱睡得好。
在门前的小院里处处飘荡着烟的气味,在这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灰色日子里,坐在热烈的火焰旁,是再温暖不过的事了。一家人围坐着,偶尔还会听爷爷奶奶讲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,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当然,光在屋里怎么行呢,肯定要到山上扫墓去啊!我们全家出动,不管山路多么遥远,多么崎岖,依旧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。再怎么样,也不能失了我们传统的礼节。到了坟墓前,集体行动将周边杂草锄掉,打扫一番后献上鲜花、花圈,再垫些纸钱,行祭拜后下山。
北港的清明味,浓浓的,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。
【篇三:家乡的风俗】
家乡的硬币饺子
栗晨轩
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别的习俗,每个家乡也都有美味的美食。而我最爱吃的,便是母亲亲手包的硬币饺子。
饺子,大家都有听说过,有水饺、有煎饺、还有蒸饺等等,各式各样。而我家乡的饺子是自己亲手包的,馅也是各式各样的:有白菜猪肉馅、有萝卜羊肉馅、还有玉米马蹄馅的。而我最喜欢的,是韭菜猪肉馅呀。
可是在除夕,有一个特殊的环节,那就是包硬币饺子。在这天晚上,人们早早的和好馅、和好面。大人们团团围起来,忙碌起来。当然,我们家也不例外。
看着饺子皮在母亲的手心犹如一只小精灵一样蹦蹦跳跳的,挖起一点儿馅,包到饺子里。“嘿!你怎么把硬币都包进去了呀?”“除夕晚上我们家乡是要吃硬币饺子的。谁吃到了硬币,在新的一年就会万事如意,财源滚滚来!”
看着桌上包好的饺子,我犹如热锅里的蚂蚁,焦急的问妈妈:“什么时候才下饺子啊?”“还早呢,还早呢!”我看看钟,啊!现在才四点呀,六点才吃饭,唉……
我看着窗外,小鸟看起来都飞慢了,时而响起大路上汽车的鸣笛声,时而响起小鸟的叽叽声。我忍不住了,对妈妈喊道:“我饿了!我饿了!赶紧给我煮饺子!”妈妈叹了一口气:“唉,不行不行!硬币饺子象征着团圆。要到了晚上,和家人们一起吃!”我只好继续等待。
终于熬到了晚上。我理直气壮地跑进厨房:“妈妈!快点煮饺子!”妈妈摸摸我的头:“好的,现在就给你煮!”
又过了许久,见饺子还没出来,我便跑到厨房,问妈妈:“什么时候才好呀?”“快了!快了!别催!”只见妈妈拿起漏勺,揭开锅盖,娴熟地在锅里搅了搅,便捞了出来。
煮出来的饺子晶莹剔透,犹如一锭锭明晃晃的银子。刚捞出来的饺子,就像小朋友刚洗完澡一样,全身光溜溜的,让人一看就食欲倍增。
全桌人盯着饺子,手里拿着筷子。但谁都有礼貌,将第一个饺子给了年纪最大的爷爷。接着大家都使出“无影筷子功”,谁都想吃到硬币饺子。一口咬开饺子,里面的油和水一起撒出来。呀!这不就是我最爱的韭菜猪肉饺吗!美味的饺子配上腊八蒜和正宗的陈醋,那味道简直是一级棒。
咔!呀!这是什么呀?我“当啷”一下吐了出来。哎呦,我吃到了硬币,那闪亮闪亮的硬币滑进了我的碗里。我拿了出来,跑到妈妈的位置旁,一蹦三尺高,大声对着妈妈喊道:“妈妈!妈妈!我吃到了硬币”“哟,运气挺好啊!看来明年要万事如意,财源滚滚来了呀!”
这就是我家乡的美食——硬币饺子。听了我的介绍,你是不是可以连吞三口口水了呢?
【篇四:家乡的风俗】
麻糍
王恩沛
我的家乡——温州有许多别具一格的习俗,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温州的春节。说到底也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节,而是喜欢这个节日中特有的美食——麻糍。
直到现在这种美食还是很少被人挂在嘴边的。听村里的老人说麻糍是可以让人活的长久的“仙品”只因麻糍有一种特殊的粉末。但我还是不理解“麻糍”究疼竟是个什么东西便去问爸爸。“其实啊,糖糍就是平常的汤圆,只是粘了层‘土’罢了。”可我还是不解:”汤圆沾了‘土’,怎么吃啊!”想想那味道,咦~呕~怪恶心的!爸爸眉眼弯了起来:“你以为这种沾麻糍的‘土’是真的土吗?傻孩子,其实不然,这种土可以是红糖,也可是是无糖味的粉,要是真的土那还得了,傻孩子!”
我乘着车,车窗外的风吹着欢快的调儿。爸爸带着我去外婆那儿,去观赏麻糍怎么“出世”的过程。外婆的手真巧,可惜布满了岁月流逝过的痕迹。做麻糍的工程拉开了序幕,前面的工程跟面团的流程差不多,边搓边揉,坐等发酵。发酵完,然后外婆就把一大块白团子中,取出了一个小团子,量好大小整齐地摆在竹箩上。看着这些小团子光光滑滑地样子,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,不禁伸出了一根手指头:”外婆,能让我捏一下吗?””哎哟,手洗干净没有啊?算了算了你碰下吧!”我轻轻地捏了一下。”哇!外婆,这个小团团好软,不过软归软也是有一些韧性在里头,像橡皮泥似的!”话音刚落,我也没有征求外婆的同意,动手捏起”橡皮泥”来,一划一搓一捏,再一戳,一个”漂亮”的小”麻糍”就被我捏得奇丑无比。再转头看看外婆做得,虽然做得简单,但外观却十分好看。
做好”麻糍”的面团形状,就要下锅煮熟。煮的过程也是十分讲究的,麻糍不能煮得太熟,也不能煮的不熟,要用中火慢煮,煮得熟度也刚刚好。中火煮它个五分钟过个冷水,让团子吃起来QQ弹弹,再煮个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。
出锅后,外婆就把麻糍凉了一会儿,随后就给它们一个个穿好”衣服,就被统一排好队啦!”麻糍”还未到来,那香味就飘入我的鼻子里。看着它们”光鲜亮丽”的样子,我的嘴巴饥渴难耐,不知名的液体正哗哗地向下流。“外婆什么时候可以吃啊!”我用那水汪汪的眼睛看着外婆。外婆本想拒绝,但又招架不住我,点头便让我吃。我吃的狼吞虎咽,“麻糍”一颗颗的塞入我的嘴里,浸入腹中,可还不够我塞牙缝的,那味道简直是其它东西不可比拟的。我觉得红糖味的没比那个无糖味的入口,红糖味的有点甜得发慌。
麻糍虽然简单易做,但是外婆做的麻糍却是我尝过所有麻糍中味道最好的,也是让我回味无穷的。
【篇五:家乡的风俗】
端午节的风俗
甘嘉欣
我出生于浙江温州,每到端午节时这边都格外热闹,老人们都早早起床去山上采艾草采粽叶。当我起床时他们都已回到家中,这时我的外婆就会说:“快快快!帮我把艾草挂在门上,我要开始准备包粽子了。”
我挂好艾草后去看了看,外婆的食材也准备的差不多了,有又大又红的蜜枣,有金黄的蛋黄,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,还有一颗颗饱满的糯米。我洗了把手便开始包起了粽子,首先我们把两片棕叶放在一起,卷成一个三角形似的漏斗,然后加入糯米后用筷子戳一戳,把糯米中的缝隙给弄好。接着,我们加入两颗又大又甜的蜜枣放在中间,最后我们再加入糯米,把叶子折下来,用绳子绑紧就大功告成了!我听说哈,南方人吃粽子呢一般喜欢吃甜的,而北方人吃粽子一般喜欢吃咸的。我呢!可是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,所以喜欢吃甜粽。很快,我们便包得差不多了,于是开始煮起了粽子,一个又一个地将粽子放入锅中,我心想:“等粽子煮好了我便要吃两个!外婆同外公都吃不得甜的。”很快一股粽叶的清香就从锅中朝我扑来,光这香味就能使人咽三口唾沫了。粽子煮好了,拿出来时他们冒出一股热气,就像一个刚洗好澡的胖娃娃。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一个粽子,那晶莹剔透的糯米,那红润细腻的蜜枣,使人看到就忍不住吃上一口,很快我便吃完了属于我的那两个粽子。
今天是端午节,在鳌江的习俗中,端午节可是要划龙舟的!一点钟到了,我着急得对我外婆说到:“快点儿,快点儿,今天可是端午节,在鳌江的习俗中,端午节可是要划龙舟的!都快要开始了!”呼~有惊无险,刚好赶到了,此时的比赛现场已经变成了人的海洋,我们挤啊挤,挤啊挤,终于挤到了一个观看本届划龙舟比赛的好场地。我们鳌江划龙舟的人都是从各家各户中挑选出的年轻人去参赛,刚好!我的表哥就被选中了。比赛开始!只见四条龙舟上的人们都开始用力地划着桨,而岸上的观众们正在呐喊:“加油!加油!”我从表哥的眼神中,看出了他那坚定的心,他会赢,他一会要赢!很快,比赛就到了赛点,只见表哥的那条船与另一条船争夺第一的位置,他们的速度不相上下,很难分出个胜负,最后十米!我表哥那条船上的人都放手一搏,拼尽全身力气,将两条龙舟拉开距离,成功拿到了冠军。
此刻,我的眼前变得模糊了起来,我举起手揉了揉眼睛,当我再睁开时,已经回到了床上,外婆把买来的粽子放在了桌上,原来……是啊,如今社会那么发达,人们早就不包粽子了,也都不会包粽子了,而划龙舟就更不用说了,现在端午节也没有很多人过了,现在最多就是吃吃粽子罢了。唉~以前的端午节真的很热闹,很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