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历一张一张撕掉,我期盼的春节也越来越近了。今年这个春节和以往不同,我要去太太家过年。太太,我妈妈的妈妈的妈妈,过年就要90岁了,进入鲐背之年,几个儿女一起陪老人家过个团圆年。太太为人勤劳、善良、大方、乐观,她眼不花、耳不聋,是村里备受尊敬的老太太。
除夕,整天都是忙碌的。大家早早都起了床,外婆、小外婆、舅婆是“主厨”,煮猪头、烧米羹、备菜,一早就在厨房忙起了“年饭”。阿姨是剪窗花“能手”,她早早让剪刀唱起了欢歌。原本贴对联挂灯笼这样的活儿都是舅公一手操办,可今年因为疫作文人网Www.ZuoWenren.coM情防控舅公要值守在村口,于是我自告奋勇说:“我是大小伙了,由我上!”妈妈给我打下手。我拿起刷子点了点米糊,登上爬梯刷刷几声就涂满了门面,生龙活虎上窜下跳,“万家福字贴红中国梦,九域春风染绿小康图”大红对联、灯笼高高挂起来。
健朗的太太也起了个大早,穿上了外婆准备的新棉袄,在全家大大小小的忙碌间穿梭。一会儿到厨房看看,指点指点猪头怎么煮,一会儿瞅瞅客厅里阿姨们剪窗花,不时传来了她俩的笑语,“小剪刀,咔嚓嚓,我们过年剪窗花。剪朵梅花五个瓣,剪只老虎发发威。”这不,太太又来到了大门口,帮我扶爬梯,喜笑颜开地说:“逗逗,贴得好,好,过年好!”
鞭炮声声旧岁末,烟花灿灿新岁里。开饭啦,阖家齐聚一桌,太太乐呵呵地坐在高堂,妈妈还给太太戴上了一条红围巾。大人们纷纷给太太敬酒敬贺岁红包,我们小朋友用各种成语祝福老太太健康长寿。祝福声中,太太爽朗地说:“我身体好着呢,好光景让我赶上了,现在国家还给我发钱,我还能活几十岁!”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……。
饭后,我们围坐在火炉旁,陪太太唠家常,太太给我们讲起了过年的故事。
太太说,她小时候父母过世早,记忆中的年,是跟着伯伯家过的,玉米糊糊里拌点山上的“笃笃菜”,锅里也没有油,过年时只能炒点油麻先润润锅。遇到躲日本兵时,5岁的她拉扯着3岁的弟弟直往山岭窜,跟着乡亲躲进坟墓堆,没吃没喝的一连就是好几天,只得摘点树叶捧点山泉给弟弟喝……
后来新中国成立了,她跟了太外公,有了子女,村里开始搞大队生产了。外婆是长女,也跟着辛辛苦苦在村里干拿工分,过年时村大队里只能分来几两肉。过年也没有新衣服,只有拿一点布票,走很久的山路到集市去扯点粗洋布,做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很多年。
一旁的妈妈,插嘴说起了她记忆中小时候的年,那时平日要去几十里以外的中心校读书,半个月回家一趟,平时只得自带一桶干菜、辣酱和生米,最盼过年,过年就有肉有鱼了,大人还会自己打些冻米糖、炒些自己种的花生、南瓜籽,抓一把放在兜里满村跑,跑到有电视机的人家里等电视,虽然黑白屏幕里还闪着雪花点,也别提有多开心……
听着过去的故事,我不禁感叹:原来太太、外婆、妈妈的年是这样的啊。这时,太太拿出了一叠红包,自豪地说:“现在多好啊!丰衣足食不需要发愁,我一个90岁的老太太,还知道有这么多新鲜玩意儿,视频手机啊、笔记本电脑啊,想听戏就有戏,想看剧就马上能看上。啥也不缺,新年了,我给大家发红包!“还对着妈妈和阿姨说,你们都上了大学,在国家单位上班,国家的便宜不能占。最后,她还把期许的目光落在我身上,好像嘱咐我要好好读书,长大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。
拿着大大的红包,听着太太的“春节系列故事”,耳边萦绕着春晚的欢声笑语,炉火携卷着温柔,灯笼映盈着年味,我们点燃了新年绚丽的烟火,我仿佛看见了——年味,在太太笑意的眼神里,期待百年,未来越来越好……